佛弟子文库 > 学佛修行文章(第3页)

何谓「八解脱」

八解脱,在没有修成就的时候,叫做八背舍;修成功了的时候,得阿罗汉果以上的时候,...

修行将近二十年,至今还是毛病多多

问: 弟子修行将近二十年,至今还是毛病多多,是否业障深重,还是修得不相应? 大...

修此五念门,毕竟得生安乐国

【原文】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

生命要不要改变,是你自己说了算

第六意识就是说:当这个果报也变现了,自我意识也产生了以后呢,它开始去明了外境、...

修行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一般对初学者,我们比较不谈空性的道理。先讲有,先...

四十八大愿——(第44愿)修行具足德本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

发财重要还是修学圣道重要呢

问: 现代人生活忙碌,有时觉得想要修持佛法,心有余而力不足,请问您有何提议和建...

念佛为主,持咒为辅

至于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门,虽亦不可...

真能念佛,即是现前修行六度万行

汉传大乘法门里面所讲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是以这个...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忆念力,希望力,串习力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么因缘会决定我们如理作意呢?《成唯识论》讲到有四种力量成就...

如果没有业力的存在,你会积极修行吗

如果你是凡夫,你用任何理由生气,情绪有能、所,就会让你的法界失去圆满!为什么守...

渐渐从多是酒肉朋友,提升到多为同参道友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

把这十种障碍转成助道因缘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求无障,四立行不求无魔,五谋...

假借众生的因缘来开显自性的功德

有一个老禅师带着一个沙弥在山中修行。这个沙弥跟着老禅师久了,慢慢地心中也有一点...

念佛含摄一切法,具足了一切功德

从这里来看,很多净业行人要注意了,我们自己做没做到专修?很多居士你不能不说他没...

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练,这种才是真功夫

过去有一个人他很会驶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专家,他见人就讲:来,来,坐我这艘...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对于慢,凡夫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五蕴身心中有一个我,是我来受用我的身心世界──...

不要恼害众生,你以后修行就没有障碍

这个不害,我们上学期研究小止观时,有谈到:有些人修行从最粗重的散乱心,到欲界定...

怎样去调伏这一念心

佛法的修学,跟我们一般世间做的学问,在过程当中有一点类似,但是它的目标是完全不...

定慧难等持,是娑婆世界修行的常态

常有一句话,叫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这个理大家都明白,但实际操作起来,这是极其...

修行有三个次第

修行有三个次第。我们看经文。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

修行的功德来自于「我愿意」,自然而然引发欢喜踊跃心

我们在长时间地修,无量劫来累劫地修,最容易的就是生疲厌心,望不到头,佛道长远。...

以专修念佛来对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弥远者,厌生为患,亟欲灭生以归于无。而灭非真灭,祇益劬劳,终成轮转。如牛...

日常生活中要怎么用功

倓虚老和尚在讲《楞严经》的时候,他在期中考时出了一个题目。他说我这个期中考一道...

事忏的三个种类

一、责心忏自责己心,令生厌离。 二、作法忏向清净大小乘僧,发露忏悔。 三、取相...

修四念处来破这四种颠倒

这个非量主要的就是我们对身心世界的这四种颠倒。我们对我们的生命体会产生四种错误...

吾人要一门深入,不可分心,不可退转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位位都是经过久远劫来,长期修习才成功的。我们生死心不切,...

培植福德的十种方法

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施的本身重点不在帮助别人,叫...

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再来修行呢

问: 法师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里来学《文钞》的。我知道念佛要有出离之心,可是...

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问: 法师,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宏海法师答: 修行中,能够达到一...

太虚大师:菩萨学处讲要

一 菩萨学处释名 佛教经律,说二学处:一曰比丘学处,是指比丘应学习的律仪言,规...

念佛动中修,要修到什么程度呢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们一个人不是没事干的,总有一些事情要做,这个时候或...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新加坡芽笼这条街,各种宗教...

发心应学二事

发心应学二事, 一智慧,二慈悲方便。 欲学智慧,莫若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深解义趣...

心不受任何善恶的干扰,这才叫真修

我们修行有三个步骤:第一个一定要先进入寂静的观念,寂静就是你一定要先摆脱这些不...

妙境法师:四护法门

经论中有法门名为四护:一、命护 二、力护 三、心护 四、正方便护。 何谓命护?...

修行是转变第六意识,而不是消灭第六意识

我们这一科是把遍计执--所谓能遍计的第六意识,它计度分别的差别相貌,作一个品类...

学净土可以读其他经典吗?这样算杂修吗

问: 学净土可以读其他经典吗?譬如儒家经典、道家经典,还有《楞严经》等佛教经典...

不是老僧定力大,便落凡间做马驹

把眼睛收起来!眼睛像老鼠一样骨碌骨碌转地,只管跑到外面去玩好好的禅堂不好好坐香...

六妙法门要怎么修

云何由念如实观察入息出息。入息就是吸气,出息就是呼气,一呼一吸,这叫正观察。出...

修行人心不要急躁,也不要生卑劣心

《华严经》里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这个信字非常要紧!但信了以...

修行从这几个角度下手,日子就会好过点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

发了菩提心后,要赶紧积集这两种资粮

什么是「资粮位」菩萨的相貌?就是这个「资粮位」的菩萨发菩提心以后,他是怎么修行...

只有坚志力行,方能成就大器

《禅林宝训》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 舒州(今安徽)浮山法远圆鉴禅师,是宋...

为何现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常说雪峰的饭头,沩山的典座,堂里参禅堂外参禅,总是一回事。所以当我们参学时要认...

如何观心呢

刚开始观心时,我们要在佛堂里把心静下来,你不能在开车的时候,或者跟人家讲话的时...

出家众以修慧为主,在家众以培福为先

【原文 道俗二众,福智别修。理须识其分齐,别知其通局。非谓福智两异、道俗别行。...

诵《无量寿经》不念佛号,属于念佛法门吗

问: 一个朋友每天诵三遍《无量寿经》,不念佛号,这样修行也属于念佛法门吗? 宏...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离开我这一念虚妄的妄想,就...

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

【原文】 《净住子》 说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 父母是孝恋难遣,而能辞亲; ...

六念法

【记】 六念,且制清晨,实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着着,不忘心观。一心为能除,五...

打坐时九个调身步骤

正式打坐的时候,关于调身有九个步骤: 1、对座位的要求 我们走到座位上来,首先...

越用功为何烦恼越重

【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佛陀说:阿难!你观世间上『...

若不观心,略有十过

若不观心内证,法、律、禅师等,各有十种过患。如《像法决疑经》云:三师(法、律、...

净界法师:菩萨戒修学法要

当我们发心要行菩萨道,开始在生命当中来积集福德、智慧两种资粮的时候,都会面对两...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本...

净界法师: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是蕅益大师一生当中在佛法的修学心得。在蕅祖灭度以后,由他的弟子把它...

如何用心力改变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每一个人形成妄想的因缘是不一...

不要以为修行就是闭眼打坐

不要以为修行就是闭眼打坐。若你那么想,改变它!稳定地修行是行、住、坐、卧时,都...

净业修持的八大要领

彻悟大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后,便专志开示念佛宗旨。《彻...

【佛学漫画】内观

吡钵舍那者:谓拣择诸法,最极拣择普遍寻思,周审观察,为欲对治粗重相结故,为欲制...

当念佛间断之时,有三种痛加鞭策的方法

问:修念佛法门,贵在念念相续不间断,我也很想能达到这种工夫。奈何自己定力尚未成...

如何修不净观与无常无我观

大乘起信论它对因缘所生法的观,主要是提出两点:一个是不净观,来对治贪爱的烦恼;...

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这是怎么回事

问: 顶礼法师,也有一种说法,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这是怎么回事儿?...

十念念佛以及回向之法

念佛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观像念佛的方法,即注目专缘阿弥陀佛...

别人修行有困难时,应适当拉他一把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佛说是妙庄严...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

《信心铭》中的用功诀窍

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照自心的一个最好的修行口诀。按照...

仅仅了解道理是不够的,一定要生起观照

下面这一段庚二,诫劝,作一个告诫跟劝修。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诫徒闻无功;第二...

回光返照,不随妄转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既然...

把心带回到心性时,应该怎么修

当我们把心带回到心性的时候,应该怎么修呢?全修在性。你这个时候在心性当中要修习...

修行最怕的两件事

最惧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为世味所牵,或为邪师伪法所误,袈裟下失却人身。此予所...

这一生啊,就这样下去,完了

出于丛林,入于古刹,从这个禅堂出来到那个禅堂去,一进禅堂就是三冬四夏,古人到其...

【佛学漫画】念安般

念安般是诸佛的入道初门,其中不光有简单的观呼吸,如果你在念安般这条路上一直走下...

如何断食

断食,就是我们平常一天吃两餐或三餐,你身体经常为了消化饮食输送饮食而忙碌,本来...

你是怎样怀疑自己的修行能力

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自作此疑,定法终不得发。若...

在梦境里判断你修行的功力

又见龙神 , 阿修罗等 , 数如恒沙 , 恭敬合掌 , 自见其身 , 而为说法...

如何辨别邪伪的禅相

二分别真伪者有二:一者辨邪伪禅发相:行者若发如上诸禅时,随因所发之法,或身搔动...

越修为何觉得自己越差劲越惭愧

问: 尊敬的宏海法师,想请教一个问题,就是越修觉得自己越差劲,越来越惭愧,越往...

十二时中,障碍修行人所对应的十二种动物

这个精魅是怎么回事呢?它的本来面目是一个动物,但是一般的动物明了性都是很暗钝的...

求道要以德行为本

【原文】 僧问:沙门奚事?曰:事道。 事道孰为本?曰:德行为本。 僧云:甚矣!...

四念处观

四念处观就是一种般若智慧。有的人讲小乘没有般若;小乘的四念处就是般若,怎么说没...

【佛学漫画】修行还有职业病?

修行探索生命真相,本来就是每一个生命的本分事,它并不需要搞得多么奇特...

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

守一不移的功夫

安住当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当下之时,为了使我们的意念真正和呼吸保持一致,...

深思此二十一事,可得道矣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众多比丘弟子说法。 当时有位梵志,名叫孙...

从任劳任怨当中修忍辱

我过去读佛学院的时候,我们教务主任慧天长老,他上课第一天的时候就说,我们在佛学...

一坐坐定,不执著一切境界

问: 我学坐禅的时候,我用的是数息法,但是我没有按照那个规矩来 净慧法师答: ...

对治修行中的昏沉散乱

作为我们用功夫的人,在这种环境中,应该怎么样来对治修行过程中的昏散两种障碍呢?...

往生的重点——法华与净土的修学

(1)往生关键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实信心。 厌离娑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

死的时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佛法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现在急死了,佛教里没有人。虽有几个人出了家,年青人不知...

喜贪美色美味,当修如是观法

如经中说,修定的人要离欲及恶法。离欲即指离开五欲。智者大师在《次第禅门》中说言...

真了生死的修行人,要仔细检查自己的发心

修行用功办道的人,你不论修持哪一个法门,首先就要讲求发心。发什么的心呢?就是发...

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不睡觉不吃饭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见,如是大失安可眠。 这个地方做一...

九心住(欲界定)

我们先说明九心住,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为什么叫做欲界定呢?就是说他...

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会障住你,你就是迈不过去

比如说有些人,他在修法的过程当中,他非常的愚痴,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一边念...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学

从究竟意义来说,四无量心是我们每个人提升精神层面的四个科目,要达到究竟圆满,可...

观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

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修学。 有些人他平常修行不...

工作很忙,如何定早晚课

问: 弟子在医院工作,很忙。请开示:如何定早晚课? 大安法师答: 作为佛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