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学佛修行文章(第14页)

世俗的欲乐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萨罗国中贵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时生活富裕又可以随心所欲;...

放下修行中的虚容

放下修行的时间,时间的长短不代表一个人的智慧;放下诵读得滚瓜烂熟的经文,读经的多少不代表一个人的修行境界;...

怎样念佛才容易成就

我们学佛是以佛的心愿、佛的行为、佛的慈悲心来开发我们的心,以佛心佛愿佛行来转变我们的身,转变我们的心,转变...

应该一门深入还是深入经藏

问: 一门深入和深入经藏是否矛盾,我们到底应该一门深入还是应该深入经藏?请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答: 一门深...

会说不如会修的

刚才各位皈依十方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尽佛法僧三宝。信佛的人,必须念兹在兹,时刻莫忘三宝的慈悲喜舍,要...

应修何种法门来发起信仰心

问: 念佛法门,南传佛教比较少用,想请问上人应修何种法门,来发起信仰心? 宣化上人答: 信仰好象五味似的,...

在家女众哪方面最难突破 该如何下功夫

问: 在家修行的女众在哪方面最难突破?该如何下功夫? 慧律法师答: 女众最难突破的就是感情,男女的感情,再...

学佛人应警惕的十大问题

一、法不契机、择法不当: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经典,八万四千门门门通圣道;药无贵贱,中症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

生命的原理:依报与正报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生命的原理,叫做依报随着正报转。这是佛教里众多的原理之一,对我们人生来说非常重要。这个道...

修行人为什么一定要受戒

问: 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师答: 凡夫修行的过程,不是执理废事,就是执事废理,不能行中道法门,...

精进就是苦修吗

问: 佛教所说的精进就是苦修吗 济群法师答: 精进并不是要人苦修,我们人性中存在很多缺陷,需要通过修行进行...

准提法门的修持法

修持准提法门,可以使我们常遇诸佛菩萨、丰饶财宝,不堕恶趣,亲近贤圣,诸天爱敬拥护加持,仪容端正、心无忧恼,...

八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瞋恚、贪执、愚痴、疑嫉或傲慢的心非常强烈地涌现。虽然我们...

「修持法」和「供养法」的利益和妙用

问: 各个法门有修持法和供养法。请细说这二种法的利益和妙用。 方海权答: 修持法的目的是求智慧。是在内心修...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问∶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师答∶ 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

问: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能够尽快了生死? 慧律法师答: 万缘放下,还是要念佛,念佛最快了,末法时期...

修行的重点和方式有哪些

问: 您认为修行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方式? 慧律法师答: 修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见性,见到不生不灭的清净...

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工夫

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 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

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

各位善知识:我们信佛的人呐,首先要循规蹈矩。本来佛教也没有戒律可讲的,可是因为我们人,多数都是不守规矩的,...

十不求法门

一切众生与佛本来是平等无二,实说是一体的。这正是释迦佛所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现前终不是佛。因为凡夫被...

药师法门为末法必修法门

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药师咒,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为根本,法门殊胜。 二、...

让反思成为成功的加速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自己。能够平心静气地正...

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嗔痴烦恼。因此,若能做到烦恼不生起,便不用著意于修行的细...

出家后如何成为法器

出家,需要依止一位懂得戒律的师长,在其指导下培养僧格,树立正见,成为合格的法器。可我们现在出家后,多数师父...

没有一朵莲花能否定淤泥

徒弟去见师父:我终于悟了!觉得今是而昨非,以前的几十年,我全错了,可以不用去想,只当那段日子根本不存在。 ...

自己救自己

有一个叫通一的比丘,禅修多年,不得要领,就去请示心明禅师。心明禅师听到他的困惑后,二话不说,就领他来到一林...

《维摩诘经》的净土观及修行方式

二十世纪的现在,杀人利器发达的今日,来提倡修行净土,正合着何处桃源好避秦观念的人们,虽日厌世,谁说不宜?!...

石头变成佛

有一个沙弥耐不得禅院的寂寞,老觉着修行得太慢,感觉不出自己的长进,甚至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修成正果。 有一天...

禅门的修行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一般人听到佛教在讲修道、证道,都以为是一门高深莫测的玄理,更谈不上进入道的境界。有些人对《妙法莲华经》的一...

净心十要

总持戒律伏客尘,永断淫根去无明。 永消亿劫颠倒想,六根清净超三界。 修行人,戒淫心,淫是六道轮回根。 色如...

修行不能离开善知识

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世尊!我刚才在禅修中这样想:如果能有善知识的引导,解脱...

修行最怕错用心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

付出善举就是为自己所修的路

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 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子说:师父,今天我们肯定能化到不少东西。师父不语。弟子刚...

修行不是苦的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因缘经》中,释迦牟尼佛曾明确地指出,这个世界的因果原则,...

在家居士如何修学净土

问: 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 大安法师答: 修净土的...

婆媳关系中的修行

女人都希望有美满的家庭,关爱自己的丈夫、融洽的婆媳关系。其实,我们日常修行:念佛,念经,放生,并不难。难得...

修行从忍耐开始

法远圆监禅师在未证悟前,与天衣义怀禅师听说叶县地方归省禅师有高风,同往叩参。适逢冬寒,大雪纷飞。同参共有八...

迫切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同事或者其他人难免会在我们工作中造成羁绊和束缚,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点,很多人会不停地抱怨,言语攻击...

修行要勇于对治自己的习气

一个人身患疾病,首先要及时确诊并实施有效治疗,学佛也是这样。佛慈悲应世,讲经说法浩如烟海,简单讲八万四千法...

八种治心的方法

佛教经典处处都在说我们的心,以及如何解决或者说安慰我们心的问题。我们的心除了贪嗔痴三毒的重病之外,还有许多...

纪念本焕长老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好好修行

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我们的智慧是修来的,希望大...

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较好? 本焕法师答: 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治我们众...

习气刚形成时怎样对治

问: 习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当习气刚刚形成时,怎样察觉、怎样对治呢? 济群法师答: 佛教所说的戒定慧,就...

讲话也是修行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道:你没有天理!一个反驳道:你没有良心! 王阳明就对身旁...

圆满人身的修养

一、做正信的学佛人 既然我们大家学佛,我们要明白,释迦牟尼讲的是认识宇宙真相的道理,问你到底从哪里来,将来...

「快餐式」的修持

净土念佛法门的理念与修持方式,最契现代社会之时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竞争性强,无暇有专门的时间用来修持佛法...

出家忧道不忧贫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秉持这个目标而精进办道,贯注精神,一心一意,安住如来正法...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有些人学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视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是向内求。 一位老太太觉得自己很虔诚。早晚课是每天必做的...

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许多学佛修行的居士们,在思维上犯着一个毛病,那就是以为学佛是出世间法,生活是世间法;学佛是个人的修持,家庭...

千锤百炼,身心皆益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心身交益,不受其锻炼,则心身交损。洪应明:《菜根谈》名言 穷...

境无好坏,好坏起於心

境缘无好坏,好坏起於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除境。既除矣,境岂实有?达境本空,便能素位而行。不愿乎外...

守护六根

今天讲守护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守护就是不叫它放逸。 先讲五根不要让它染五尘。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

医生的处方

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给他。这个人对这位医生非常有信心。他回家后,在祈祷室供上...

不动心才是真修行

某处闹着灾荒,佛教界的一些人士也想尽些济助之心,因此就商请一个歌舞团,表演歌舞,筹募一点经费,某一寺里的禅...

莫把「小资情调」当佛法

我的一个朋友学佛有一段时间了。她很热心,到各种公益团体去做义工,也经常参加一些佛学夏令营之类的活动。她说她...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特别立了四道行,要求弟子时时刻刻锻炼自己,在生活中体验、...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有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路向孔子请教如何侍奉鬼神也即祭祀鬼和供养神灵要注意哪些禁忌,孔子意味深长地回答子路...

跟佛菩萨讨价还价

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我的事业,希望调一下工作岗位,您说行不行?师父表示赞...

虚云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或出了偏差,后续的修行一定会遇到不少障...

明贤法师的修行因缘

我追随了一个大众很少了解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鄙视名利之欲,他们穿着复古的服装走在现代的人群里,他们多数是青...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我们觉悟的赞成票的,我们要面对这些缘。这些缘的出现,也是...

以什么心来做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

心是非常微妙的,因而,多数人对自己的心行并不了解。尤其在做事时,往往落入外在结果,只在乎寺院盖得多么壮观、...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

「修」心养性,端正「行」为

修一分好心 提到修行时,很多人会说:「太早了!我现在还要担负家庭的责任,必须等到责任完成后才能修行。」也有...

修行不在于找「境界」

修行学佛,重要的不在于找「境界」,最主要的应是「自然」。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带有一分很美的自然之美;只要多数...

断恶修善就能趋吉避凶

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 我们来到...

该如何用功

问: 请法师开示修习《道次第》需要注意的关键。对于其中的法义,虽然有所了解,却无法建立胜解。这样的情况下,...

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问: 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济群法师答: 当我们说到出世修行时,往往会联想到出家这种修行方式。若是...

学佛的两种用心

佛学是一种心理学,最着重心理训练和修养。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这因地,正指学佛初发心时,先把用心搞...

提不起就放下

经过几天禅修,大家应感到自然安定,不会太浮躁。一般有五六天的禅修基础,心就慢慢开始回收,不会太散乱,应能比...

学菩萨精神,走菩萨路

既然要学菩萨精神,走菩萨的道路,就必须时时立下善的心愿。若有人问我:师父,新年您发什么愿?我还是和往年一样...

修净土最忌讳夹杂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

做人的四个基本条件

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 《增一阿含经》 在十法界中,人居于上升下忱的...

学要谦虚,修要虔诚

我们佛教徒,这个也是基本功啊!我们有没有,会不会向观音菩萨祈祷?会。平时把心静下来,把不安的心静下来,要学...

把自己变成黄金

慧日寺也是像梦一样,如梦的慧日寺,编织出一个我们精神的家园。经过我们一次一次的来慧日寺,在整个学佛过程当中...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放下

快乐不是我们的归宿,痛苦不是我们的归宿,内心的平静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痛苦和快乐,两者都放下。快乐的欲求从...

济群法师的修学经历

今天在这里,主要是和同学们谈谈心。同时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近年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包括这些想法的产生基础...

参禅必修的课程

有一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虽然精勤用功,但始终无法对禅法有所体悟,故有一次在晚参时,元持特别请示无德...

懈怠修行的梵志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精进的修行者,他们有人当生证果,但也有懈怠的人,于于悠悠缓纵,空过时日。当时,佛陀领众...

欲往生极乐所应修习的三种福业

为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亦为了确保在往生时,不发生障碍,一切志欲生西的人,除了念佛之外,还要多多注意「善根...

修行会遇到的八种逆境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嗔恚、贪执、愚痴、疑嫉或傲慢的心非常强烈地涌现。虽然我们...

学佛者面临的严峻考验

作为学佛者,真正要把一个宗派,乃至一本经论学好,都需要扎扎实实地下上几年功夫。但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和喧哗的...

四念处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作为学佛的人,如...

为何恶习未改?只因心未勇猛

一、三岁孩童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据说,晚年的白居易对佛法生起了很大信心,于是不辞劳苦,到深山老林中去拜...

厨房也是修行的道场

佛教不但把煮菜、烧饭的工作视为一项修行,还把厨房当作是一个道场。但愿天下的母亲,都能在厨房的道场里,成就自...

娑婆世界道难成

【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佛无彼此皆同体,地有东西是假名。何事劝人...

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才不至于走弯路

问: 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才不至于走弯路? 大安法师答: 首先我们要了解念佛法门对我们的重要性,尤其对于末法的...

学会不在意

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匆匆的几十个年头,然而我...

盲目迷信不是修行

王太太觉得自己很虔诚。 早晚课是每天必做的。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念诵佛经;晚上临睡前也要打坐一小时。...

净宗修学的基础

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

避免跟人对立的窍诀

我们现在还很难达到真正的无我,但要尽可能地弱化我执我见。怎么做?窍诀就是转换中心。通常,我们所有的表达都是...

有痛苦才能使意志更加坚强

人生的痛苦永远多于快乐。一个人的降生意味着痛苦的开始,而一个人生命的结束,则是痛苦的终结。人的一生,就是不...

在家居士的感情生活如何处理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维摩诘的一段问话。 菩萨问维摩诘说: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

如法修行,人天恭敬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开示︰有一次,天帝释提桓因欲前往游戏园,令驾车人摩得梨准备一部用千匹...

忍辱波罗蜜与阿Q精神

当你碰见一个人无理的咒骂你、毁谤你,也许与你素无瓜葛,可是他无缘无故的就来残害你,你应该怎么办呢?没有学佛...

在顺逆境中不为所动

佛陀说睹境不动难,意思是:身在顺逆境界之中,而能不被它所动,确实不容易。 有一次慈济委员联谊会,数千人潮来...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 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

广钦老和尚100句行持语录

1、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体作务都是随喜作的,扫地也阿弥陀佛,煮莱也阿弥陀佛,念念...

佛前十不求

火线军中一小卒,菩萨了脱不还俗。 菩提种子勤撒播,清凉寂寞过戒河。 笑迎一切顺逆境,逆水舟中也稳坐。 一不...

防止着魔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候。 发心真诚 现在是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