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第10页)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呢?因为他有禅定跟智慧的加持,所以他有一种境随心转的力量...
佛教的因缘观,当它从一种理论的思想转化成一种实际的修证的时候,这个因缘的修证,...
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涅槃,梵语,此云寂灭、无生。谓由断除烦恼,尽除生死,所显...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
我们刚开始在修学戒律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说绵羊的毛为什么不能用呢?很多...
接着我们来看看菩萨的果位。这个菩萨的果位是根据《菩萨璎珞本业经》所列的五十二个...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那么法身的相貌,就是说它是常...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 这一...
由得总缘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譬如大云能覆如空广大障故,又于法...
我们学佛,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学佛,有所谓黄金十年,成败就在十年而已。什么叫黄金十...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们修行人经过一生的修行,我...
一念的妄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的角度,你不能让你的心不动,你做不到...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修行的话,你的想法不能从感受...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属于事持,一...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们透过无常,透过...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这个地方就把为什么...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假、中三观。在日常生活的操...
明众生迷真成妄,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明妄是怎么生起,这个地方是从诸佛的角度。他觉...
在修波罗蜜之前,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摄波罗蜜多论》云:俱胝廋他...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言文字我们不能够跟真如理相应...
净土宗的重点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那么阿弥陀佛他到底会选择去...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有这个所谓的果报的相续。业果...
我们讲到忏悔的种类有两种:一个是事忏,一个是理忏。事忏有三种忏法:责心忏、作法...
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世界两种的果报。果报为什么相...
己五、极难胜地 分二:庚一、问;庚二、答 庚一、问 何故五地名极难胜? 庚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
我们看第三段,修行布施的差别内容。这个地方有三段:第一段,财施、法施、无畏施。...
我们再看正修。应该用什么态度布施才能够构成波罗蜜。我们把它念一遍。 谓舒言平视...
问: 经过师父的分析、解释四十八愿,弟子对弥陀的功德有更丰富的认知。但是极乐世...
《楞严经》前面的三卷经文,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胜义中的真胜义性。也就是在整...
这一念迷情妄动以后,产生了三种相续,所谓的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我们在...
净土宗它强调临终的正念,整个成败就在临终的时候,所以必须在兵荒马乱、内忧外患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前面的整个世界、众生的产生...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妈带一个小孩子。这小孩子上学...
《业疏》云: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简单讲:戒体就是在阿赖耶识成就一个善...
问: 师父慈悲,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吗? 净界法师答: 吃蛋稍微好一点,因为现...
问: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魔所化? 净界法师答: 蕅...
我们前面讲到欲界诸天,他们共同的修学是十善业,包括身业、口业的行为,也包括意业...
其实整个思惟苦谛、调伏爱取的方法,正修就是四念处,尤其是调伏色身的爱取、调伏感...
以下的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偏重在调伏我见的颠倒。就是我们明了分别的心是刹那刹那...
我们来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一定的过程。先看第一个,识。这个识是一个...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我们选择两个法是必修的: ...
在唯识学,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人,分成五种种性: 第一个定性声闻。 有些人...
看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是整个三界里面最高的境界了。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
四禅,亦名舍念清净地,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复以种种因缘,诃责舍离。乐既谢...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心,以种种因缘,诃责舍离,使...
菩提心有本质上的差别跟作用上的差别,在本质上的差别就是世俗菩提心跟胜义菩提心。...
我们看第一个空无边处定。 一、空无边处定,谓行者厌患色如牢笼,不得自在,心欲出...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无禅。只要你心中还有欲望,你...
次年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初出生,随处灭尽,但...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差别,就是这个善根它多了一份...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大家参考。佛陀的弟子有一个叫舍利弗尊者,大家都很清楚,他...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种招感,就是一种感应,或者说一种磁场的吸...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不能起颠倒。这是整个净土宗的...
身为一个菩萨,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第一个处理自己内心的问题;第二个处理外在众生...
我们看三禅。 三禅,亦名离喜妙乐地,谓行者复厌二禅之喜心涌动,定不坚固,以种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舍利弗来世 成佛普智尊, 号名曰华光 当度无...
我们看第三个意业。前面是身口,身口当然是共于五戒的,这个意业就不共于五戒了。我...
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就是应该怎么来修这个逼迫性呢?首...
我们对于痛苦应该持什么态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断除,你只要了知就好。佛教对于...
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个先检查自己的行蕴,你活了这么多年,到底你的等...
四空定,佛陀对它是诃责的,因为它是暗钝。所以智者大师给四空定一句话,说是为三昧...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发心、修行、证果。发心就是成佛的亲因缘,就是种子,就是你对未...
天人的身心果报,我们从经典上跟祖师的传记,得到两个消息,它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
什么叫破坏善根呢?以杀生来说。你杀生,杀完了以后,你赶紧忏悔,就算你没有忏干净...
第二个就是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的妄想,但是有些妄想是不障碍你...
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
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一个概念,从一念心安立了真妄...
若知诸义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现证真法界,是故二相悉蠲除。体知离心无别物...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虽不犯重,而犯轻罪,以非言...
第三个,犯戒轻重。 非己妻入道,什么叫入道呢?就是男二处、女三处,这个是上品...
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蕅益大师在讲妄语戒时,他特别提到...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这个...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修学。怎么说呢?它是虽断而无能断所断,虽修...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 这个地方是文殊菩...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第一个是誓愿力,第二个是观照...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好地谛听,好好地学习,乃至于...
舍利弗尊者作为华光如来,他这一期的国土是一个净土呢,还是一个秽土?我们看辛二这...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把它分成三道,先讲安乐道,...
我们再看大妄语戒。这个地方讲出妄语的两个项目,先看大妄语。 大妄语若未证四果,...
我们看第三个,辛三的说法教化。看经文。 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舍利弗!彼...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本。 从意乐的角度有两种: ...
嗟嗟!人之精神用之诗字,吾见右军李杜,不出生死;用之佛法,吾见散乱艳喜,愚痴特...
我们从佛陀的名号华光如来,没办法去判定是净土、秽土,但是从国土的依正庄严可以看...
毁犯盗戒果报,三途果报;余报:一、贫穷。二、共财不得自在。 持不偷盗戒果报,得...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破坏善根。增长罪业,它的问题...
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其实我们也做了不少善事了,我们多生多劫也不是啥事都不干,也...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我执的相貌,就是你不要老是在...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一个人要能够成就,第一件事情...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类: 第一个,是三宝物。 三宝物它是供佛、供法、供僧的,特...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修学,一个是法的修学。道的修...
纵令在梦想,就是说即使你在睡觉,处在一个梦想的做梦当中,做梦的时候耳根是怎么回...
问: 我们在僧团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是非。请问我们修行人面对是非,应该怎么面...
什么叫偷盗,先把偷盗解释清楚了,我们对这种行为产生断除,就是不偷盗。我们看讲义...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

《法华经》的羊车、鹿车、牛车各比喻什么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要断离偷盗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什么是十信位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所有一丝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往生不是把佛号念好,而是要心不颠倒

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

真正大乘佛法不叫断烦恼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主导六道轮回的亲因缘、增上缘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三界轮回的三大业因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如何忏悔重大的罪业

为什么五地叫极难胜地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凡事尽心尽力,时时反省自己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为什么会有大海平地呢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吗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什么因缘才能够做天王

调伏对色身感受的爱取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天乘四空定之空无边处定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舍利弗五百世堕为毒蛇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天乘四种禅定之三禅

舍利弗为什么能成佛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四空定的过失

佛法的修学是由内而外,先端正其心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邪淫为什么会障道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舍利弗成佛国土的大菩萨有哪些功德相貌

轮回本不存在,是因为你心中有轮回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如何判断犯邪淫戒的轻重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如梦如幻的修学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多闻」比不上「反闻」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吾见散乱艳喜,愚痴特迦大事已办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犯盗戒的过失跟持盗戒的功德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类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在整个五根当中,耳根是其他诸根所不能及的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